熱門關鍵詞: 過濾材料有哪些 空氣過濾器分類 空氣過濾器選型 工業(yè)過濾器哪家好
醫(yī)院2019-nCoV污染高風險場所氣溶膠傳播防控相關問題
實驗室、負壓隔離病房等場所排風含新型冠狀病毒風險較高,病毒粒徑納米級,是否應該使用U16空氣過濾器?
根據(jù)《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肺炎診療方案(試行第四版)》(國衛(wèi)辦醫(yī)函[2020]77號)可知新型冠狀病毒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,常為多形性,直徑60~140nm。病毒一般情況下都有載體(如飛沫、灰塵等),載體粒徑往往比病毒本身大很多,但即使是病毒單獨存在或載體粒徑很小,H13空氣過濾器(玻璃纖維濾材)過濾效率也是很高的。
空氣過濾器的過濾機理大體可以分為5種效應,即攔截效應、慣性效應、擴散效應、重力效應、靜電效應。較大粒徑粒子在慣性效應作用下有較高的過濾效率,較小粒徑粒子在擴散效應作用下也有較高的過濾效率,因此就會存在過濾器對其間的某粒徑粒子過濾效率低。對于H13、U16濾紙,容易穿透的粉塵粒徑在0.1~0.3μm之間的某點,如圖1所示。即在額定風速下,H13過濾器對某粒徑的微粒捕獲效率低,此粒徑稱為容易穿透粒徑(the Most Penetrating Particle Size, MPPS)。歐盟國家過濾器的效率就用這點的效率值表示。
顆粒粒徑與過濾效率的關系
GB50346-2011《生物實驗室建筑技術規(guī)范》第5.5.1條規(guī)定實驗室H13過濾器的效率不應低于現(xiàn)行國家標準《H13空氣過濾器》GB/T13554中的B類,GB50686-2011《傳染病醫(yī)院建筑施工及驗收規(guī)范》第6.2.5條第3款規(guī)定負壓隔離病房排風H13過濾器的效率不宜低于B類。B類H13空氣過濾器對應的MPPS效率約為99.95%,對于臨床檢驗實驗室(主要操作在生物柜內,柜自身還有一級排風H13過濾器)、負壓隔離病房而言,病原微生物泄漏的風險很小,再經(jīng)高空排放稀釋后,風險極低。
Q2
負壓隔離病房排水管的通氣管上安裝H13空氣過濾器后,是否會導致排氣不暢,而致使排水不順?該H13過濾器潮濕以后是否效率下降?
負壓隔離病房排水管通氣管上安裝的H13空氣過濾器,應選用防潮型過濾器或采用輔助加熱等防潮措施,否則應注意縮短更換周期,確保其性能不會因長期受潮而下降。由于排水管通氣管上的排氣量很小,H13空氣過濾器的阻力與風量成正比,排氣量小的時候阻力也很小,所以不會導致排水不暢,已在國內很多大動物生物三級實驗室項目上實踐驗證。
Q3
室外排風口高度及位置是否可以再明確一些?
有關室外排風口高度及位置的要求,在國內相關標準中均有提及,部分可以借鑒,如:
(1) GB50346-2011《生物實驗室建筑技術規(guī)范》第5.3.7條規(guī)定“三級和四級生物實驗室防護區(qū)室外排風口應設置在主導風的下風向,與新風口的直線距離應大于12m,并應高于所在建筑物屋面2m以上。三級生物實驗室防護區(qū)室外排風口與周圍建筑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m。
(2) GB50686-2011《傳染病醫(yī)院建筑施工及驗收規(guī)范》第6.3.9條第3款規(guī)定負壓隔離病房排風口應高出屋面不小于2m。
(3) GB 50736-2012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(jié)設計規(guī)范》第6.3.9條有關事故通風的條文說明中指出排風口的高度應高于周邊20m范圍內高建筑屋面3m以上。
對于一個遠離市區(qū)的傳染病醫(yī)院而言,上述三個標準的要求是比較容易實現(xiàn)的,但對于市區(qū)內的既有醫(yī)院建筑來說,GB50346-2011、GB 50736-2012的要求(與周圍建筑20m距離)是比較困難的。所以需要進行綜合分析,風險評估以后確定。
Q4
負壓隔離病房壓力梯度圖中顯示衛(wèi)生間低,是否應該病房低?
負壓隔離病房的壓力梯度參考的是北京市地方標準DB11/663-2009《負壓隔離病房建設配置基本要求》。衛(wèi)生間與病房就正常活動期間的病原微生物暴露風險本身而言,兩者是相當?shù)?。但需要考慮的是:一,衛(wèi)生間存在異味問題;二,馬桶抽水的瞬間病原微生物濃度是很高的,衛(wèi)生間存在病原微生物濃度高的風險;另外,衛(wèi)生間如果存在地漏的話,存在不同房間串氣交叉污染的風險(當然這個風險在使用過程中應予以杜絕)。綜上所述,衛(wèi)生間的壓力低(即負壓值大)是合理的。
咨詢熱線